分类:原创 - 转载 - 未分类 - 推荐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3>
公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关注中国法治进程。 [2021/3/8 12:17:46]
版主:
发表
【法治观察】文章列表
字体:   | 文章排序:发表时间 | 文章类别:所有文章 
本报讯 (记者张国栋)针对最近发生的湖北十堰彭宝泉、河南漯河徐林东“被精神病”,昨日,河南律师常伯清等律师联合上书最高检,希望以这几起个案,提请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假借“精神病”名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这份司法建议书中分析说,近年来,随着维稳被提到压倒一切的高度,一些地方政府迫于上访“零指标”及“一票否决”的压力,不是采取积极的行动解决访民的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反而采取非正常手段或非法手段,甚至假借...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467  |  评论:0  |  更新:2010/4/28 9:44:07 By 
[2010/4/28 9:20:10]
4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四审《国家赔偿法》修改草案,其中拟规定:依法刑拘后再放人的不予国家赔偿,这被公众解读为“错拘不用赔偿”。而在去年10月该法的三审草案中曾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即“错拘”也应该进行国家赔偿。如何理解国家赔偿范围这一松一紧的变化呢?
其实,本次《国家赔偿法》修改的争议在于:是“错抓赔偿”还是“...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466  |  评论:0  |  更新:2010/4/28 9:20:10 By 
往日帖子(在当前窗口打开文章)
“海上皇宫”不能一拆了事
  [发表:wuxilawyer] 
[2010/1/22 19:24:50]
正义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施燕燕)占地面积逾7000平方米,投资近亿元,坐落在深圳南澳东山海域的“海上皇宫”被披露违建,激起了轩然大波。17日下午,“海上皇宫”主人郭奎章约请多家媒体记者,登上漂浮在海上的移动宫殿说明情况,称“皇宫”修建获得各级领导支持,绝不会被拆除。郭奎章的“开口”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海上别墅”是不是违章建筑?与土地上的建筑不同的是,海上建筑应该归哪个部门监管?作为身份不明物仍存...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331  |  评论:0  |  更新:2010/1/22 19:24:50 By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二审审理一起网购管辖权异议案件。根据今年2月4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法院认定经营者在格式买卖合同中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管辖条款无效,并以网络交易管辖新规则确定了管辖法院。
2014年5月中旬,苏州人许某通过支付宝付款的方式,从一家汽车用品公司的天猫旗舰店购买了3副木珠汽车坐垫。后来,因坐垫将汽车真皮座椅染色,许某与卖家多次协商...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287  |  评论:0  |  更新:2015/3/4 19:35:44 By 
[2010/8/17 10:18:22]
    备受关注的罗彩霞诉8名被告侵害其姓名权、受教育权一案,日前开庭审理。最终原被告双方以调解结案,被告王峥嵘一次性给付罗彩霞赔偿金4.5万元,罗彩霞放弃对邵东县教育局、贵州师大以及唐昆雄等被告的诉求。但是,此案仍有一些疑问待解,招录和户口迁移成案件“黑箱”。(8月15日《京华时报》)    “已累了”的罗彩霞,“希望这件事真的就此结束,希望自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依照情理,不宜再对此案置喙。但是,历经...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231  |  评论:0  |  更新:2010/8/17 10:18:22 By 
 为进一步落实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妥善处理法院与媒体的关系,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司法公信,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旁听案件庭审、采访报道法院工作、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便利。

  第二条 对于社会关注的案件和法院工作的重大举措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公开...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218  |  评论:0  |  更新:2009/12/24 9:30:00 By 
[2015/1/4 11:07:10]
中新网1月1日电 (能源频道 宋亚芬)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就要正式开始实施了。新《环保法》以违法排污“按日计罚、 上不封顶”、 “查封扣押、现场停产整治”等一系列极具威慑力的处罚措施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新《环保法》的实施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我国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而事实上,为了治理污染,守住碧水蓝天,近一年来中国政府各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正如中国的环保...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184  |  评论:1  |  更新:2015/1/4 11:09:32 By admin
[2008/6/9 19:50: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154  |  评论:0  |  更新:2009/1/14 13:48:16 By [楼主编辑]
[2010/1/25 21:06:27]
云南省政协委员程达日前建议在行政立法程序中建立适度回避制度,避免部门利益“被塞进”法律法规,以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立法在法律总体规模和数量方面占有相当比例。人大是立法机关,但授权行政机关立法或授权行政部门起草法律已成为惯常选择,由于立法是权力和权益的再分配,在利益驱动下,不少地方政府或部门甚至垄断行业主体热衷于争夺...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133  |  评论:0  |  更新:2010/1/25 21:06:27 By 
[2008/7/8 20:27:22]
    “不能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下或以外,再搞自己部门或专门委员会的‘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前不久的讲话中明确表示。
    法律界人士称,“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一些部门的非正常利益诉求,其结果不仅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集团,而且也企图形成只反映该部门利益的法律。对于立法的“各自为阵”,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影响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和权威。而...

 阅读全文
分类:法治观察  |  阅读:14128  |  评论:0  |  更新:2009/1/14 14:19:45 By [楼主编辑]
点击排行榜  |  评论排行榜
[上一页] [下一页]
[共126篇文章 | 每页10篇文章]  第7页/共13页  页码: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3>
按用户名:    按标题:   按内容:       包括所有回复
友 情 链 接
风格选择:极速  古韵  宽屏  大字  蓝色  |  图示说明: 24小时新发主题  最近被编辑的主题  超过24小时普通主题
页面执行时间:93.75毫秒 | 在线:15 今日:2425 合计:10955685 | 清除COOKIE |